2021年6月12日,《中国纪检监察报》头版刊文《四川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前行力量 系统治理解民忧》。
仲夏时节,阳光照耀在赤水河上,水面泛着粼粼波光,不远处,依山而建的太平古镇时而传来几声叫卖,民居中升起袅袅炊烟。86年前,红军在这里四渡赤水,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惊心动魄、荡气回肠的一页,浴血突围的激战虽早已平息,但四渡赤水的精神却在无数人的传承中熠熠生辉。山川无言,历史隽永。循着红军长征的足迹,四川省纪委监委的干部们踏上古蔺县太平古镇这片热土,重温入党誓词,在党史学习中接受精神洗礼,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前行力量。在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中,红军用过的武器、马灯、号谱等300多件革命文物,将大家的思绪拉回到那段风雨如磐的岁月。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5月9日,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、周恩来、朱德等指挥下,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,驰骋于川黔滇交界地区,四次飞渡赤水河,南北纵横千里,积极寻找战机,最后顺利突出重围,挺进云南,摆脱了国民党40万大军的围追堵截,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。“战士双脚走天下,四渡赤水出奇兵。”面对前有围堵、后有追兵的险境,战士们几乎天天都在崇山峻岭间急行军,以走制敌。军情瞬息万变,如果没有铁一般的纪律,坚决执行作战路线,就难以摆脱困境。步入太平镇古街道,恍如走进中共党史的一段路途,一砖一瓦一物皆在“诉说”。在“长征街”上,清代民居建筑鳞次栉比、古朴雅致,门楣上“红军驻地”的标牌格外醒目,毛泽东、周恩来、朱德及红军中央指挥机关驻地等旧址保存完好,当年为架浮桥而拆借的门板、楼板依然清晰可见……“红军能以少胜多、化被动为主动,与广大指战员严守政治纪律和群众纪律是密不可分的。”让四川省纪委监委干部监督室有关负责人感受深刻的是,四渡赤水中,红军不拿群众一点东西,借群众的东西要送还,买卖按照市价,如有侵犯群众利益的行为,每个群众都可以到政治部来控告。接续先烈为民的信念、奋斗的坚毅,四川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从四渡赤水精神中汲取力量,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纪检监察工作结合起来,积极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持续推进发改、住建、卫健、人防等6个重点民生领域系统治理,让群众在正风肃纪反腐中感受到公平正义。“没有查处就没有震慑,我们坚持以案件查办为系统治理‘破冰’‘开路’,开展问题线索大起底和处置情况回头看,发现一起就坚决查处一起,对典型案件通报曝光,释放出不敢、知止的强烈信号。”四川省委常委,省纪委书记、监委主任王雁飞表示,为形成办案、整改、治理工作闭环,省纪委监委推动党委(党组)主体责任、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纪委监委监督责任贯通联动、一体落实,通过实地督查、专项督导等方式,督促党委(党组)深化改革、去疴除弊。“盼了4年,终于住上了新房!”对于曾经每天往返奔波60余公里的绵阳市安州区市民李志强来说,生活方便了许多。此前其所购楼盘的开发公司经营困难,无法回笼资金,500余套住房未能按期交付。走访了解后,安州区纪委监委主动介入,督促住建部门落实行业主管部门职能职责,按照“一楼一策”化解处置,妥善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。目前,该区4个逾期交房的楼盘已完成交付,580余户业主完成办证,其他问题已落实解决措施、限期完成。针对部分公立医院医务工作者与药品供应商私相授受、暗箱操作,高价药、大处方、吃回扣等突出问题,华蓥市纪委监委牵头负责,会同特约监察员、市卫健局共同“把脉开方”,推动公立医院药品采购试点工作,制定“二优”“二定”“四管”改革制度。目前,试点医院最低价采购药品增加至62种,患者支付药费同比下降10.56%,医疗负担明显减轻。今年以来,通过各类专项整治,四川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2944个、处理4748人、处分1880人,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不断提升。“站在新起点,我们将继续继承和发扬四渡赤水精神,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,把系统治理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经常性手段,解决好群众的‘急难愁盼’问题,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,厚植党的执政基础。”四川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。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
编辑:李香霖